(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13日電)亞洲各國近期出口陷入趨緩,台灣繼4月出口衰退11%後,5月衰退幅度縮至3.8%,學者認為,可視為正常國際經濟景氣循環影響,更應該重視產業轉型,加速結構重整並轉向自主研發。 台大經濟系教受陳添枝表示,今年出口表現雖不理想,跟國際經濟不振有關,景氣循環趨弱,反應國際市場的需求減緩,也顯示台灣出口結構轉變的迫切性。 過去台灣產業以傳統的加工出口為主,目前電子零組件產業也是台灣接單海外生產,陳添枝認為,台灣出口市場以中國大陸、東南亞為主,但中國大陸正積極發展紅色供應鏈,因此,代工市場逐漸萎縮。 陳添枝強調,與其探究出口衰退的因素,不如正視台灣產業面臨轉型的問題,加強新興產業自主研發、在地生產的商品,如台灣有紡織產業走出自我的品牌,研發機能布,創造不同的市場需求,就是很好的例子。 面對國際競爭壓力,陳添枝說,必須知道未來產業的內容已經轉變,市場也需要跟著改變,才能在產業轉型之際,掌握國際經濟競爭的機會。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則認為,只要美國經濟轉強,出口基本面仍可維持,且美國一旦啟動升息,帶動美元走強,屆時日圓、歐元貶值對出口的殺傷力就會降低。 此外,孫明德指出,半導體、電子零組件,上半年本就不是旺季,可觀察下半年動向,如果iPhone新機在下半年推出,相關供應鏈的成長仍值得期待。 孫明德說,面對近期出口衰退,政府首要應區分究竟是短期或是長期問題,現階段的出口表現至少需要觀察到下半年,當前出口衰退最主要都是受到原物料價格以及貨幣的干擾,並非持久不變的結構性問題。1040613


985A0318C937A93C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99tt7dph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